<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主办:中共365体育入口_日博365登录网址_365篮球直播吧纪委 365体育入口_日博365登录网址_365篮球直播吧监察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365体育入口_日博365登录网址_365篮球直播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文苑 >> 正文

        365体育入口_日博365登录网址_365篮球直播吧

         【发布日期:2021-02-01】 【字号: 】  【关闭此页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冬春之交,到梅花山寻梅,寻得一份清洁、高雅。

        梅花山位于江苏南京东郊,因山上遍植梅花而得名,是中国着名的赏梅胜地之一。每年早春时节,梅花山的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枝条上那一簇簇蓓蕾,像极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娇艳动人。梅花的淡淡清香在周边四散开来,刹那间,便让人醉倒在梅的海洋里。

        细细想来,梅香早已不是嗅觉中的一味,也不再局限于眼眸中梅之身形,而是幻化成一种文化符号,无处不闻其香,无处不见其雅,无处不见其神。

        中国自古就有赏梅的习俗。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于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那时的梅花品种,当系既观花又结果的兼用品种,主要属江梅型和官粉型。西汉末年扬雄的《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说明当时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梅花与兰花、竹子、菊花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诗经》中就用梅来赞美人的品质,“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此民歌主要是先秦时期,秦地百姓赞颂秦公的君王之气,表达了敬仰之情,而梅树正是衬托了秦公高雅脱俗的品质。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诗人王安石在《梅花》中,将梅花视作纯洁的雪,长在墙角,甘于寂寞但毫不自卑。诗的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则写梅花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意品格高贵。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比喻那些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千百年来,梅花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

        在梅花山赏梅,驻足,凝望,周围除了静谧,还是静谧……(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