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主办:中共365体育入口_日博365登录网址_365篮球直播吧纪委 365体育入口_日博365登录网址_365篮球直播吧监察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5体育入口_日博365登录网址_365篮球直播吧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文苑 >> 正文

        365体育入口_日博365登录网址_365篮球直播吧

         【发布日期:2014-09-22】 【字号: 】  【关闭此页

          这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山区小县,境内群峰竞秀、百瀑争流、万木葱茏,有“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美誉的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藏身其中;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南宋张疆、明代章润、清朝甘国宝等历史人物清廉为民、刚正不阿的事迹妇孺皆知;这是一片红色热土,叶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被誉为“红旗不倒县”……

          棠口红军北上抗日纪念碑

          读史话廉:为民务实的清风在这里传扬

          前往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福建省屏南县城是必经之路。途经县城环岛,映入眼帘的是十几米高的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大型塑像。爱国为民、勤政自律的甘国宝,早已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心中的一座丰碑。

          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出生于屏南县小梨洋村,前后为官43载,勤于所司,忠于职守,经常教导子女“居官廉慎,尽心报国,勿坠家声”。在台湾任挂印总兵期间,他操心军务,关心民瘼。68岁还身着战袍出巡福建八府,忽染重病,殉职途中。人们在清理他的家产时发现他“廪无余粟,库无余财”。“三坊七巷中有过无数的巨商富贾达官名儒,只有他被涂抹了层层油彩,百年来始终在海峡两岸的舞台熠熠生辉。”央视专题片《文儒墨坊的武将——甘国宝》中的这句解说词,无疑是对他非凡一生的精辟概括。

          学习借鉴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有助于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第一道防线。屏南县纪委以传扬当地历史名人勤廉事迹为主题,在县城公园、重要路口和城郊漈头村建设了百米廉政文化长廊。过往行人被北宋御史江枢、力谏朝政的南宋书库官张疆、辞官孝母的明代朝奉郎黄童、“断狱数千,无一冤屈”的明朝刑部郎中章润、二度戍台功勋卓着的清朝总兵甘国宝等先贤们勤政廉洁、公正爱民的事迹深深吸引。

          “我的太祖黄童,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有功,但他却以老母需奉养为由,辞官回家。这与时下一些跑官要官者形成鲜明对比,太有教育意义了。”退休教师、黄童后人黄先生感慨地说。

          如今,甘国宝事迹在海峡两岸日益热络,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将借助研究会这一新平台,深入挖掘甘国宝文化中的廉政内涵,有针对性地创作一批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作品,进一步提高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有效性。”屏南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凌庆贤说。

          镌刻丰碑:红色岁月的薪火在这里相传

          2014年6月28日上午9时许,一支由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新四军研究会的有关人员和新四军后代组成的57人队伍来到屏南县棠口集结旧址。他们将从这里出发,沿着当年红六团闽东集结北上抗日的路线,一路追寻红色记忆。

          站在一块长35米、高4.6米的“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前抚今追昔,蕉城区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周树荆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父辈有过辉煌的革命经历,作为后辈,我们更应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把革命传统永远传承下去。”

          1937年,当中华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的历史时刻,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1380余名战士奉命汇聚屏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六团后北上抗日。在屏南整编的20多天里,叶飞团长、阮英平副团长和范式人书记等在棠口、双溪两地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传播革命真理和党的全民抗战主张,组织抗日后援会、贫农团、儿童团,办民众夜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高潮,极大鼓舞了人民抗战的信心。在八年的浴血抗战中,这支队伍驰骋于大江南北,先后参加数百次战斗,威震华中,功勋卓着。抗战胜利后,这支部队又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屡建战功。

          为了让新四军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屏南县纪委以纪念碑落成为契机,将廉政文化融入红色文化建设和红色旅游发展中,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依托“新四军北上抗日集结”历史事件建立的“读梅、赏梅、学梅、做梅”文化长廊,位于屏南县第二中学,是该县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示范点,每学期都有近千名其他学校的中小学生到这里接受红色文化和廉政文化教育。“看完梅文化长廊,了解到红六团保卫郭村、奏响东进序曲、决战黄桥,奠定苏中抗日根据地的英勇事迹,再上网观看《东进序曲》、《黄桥决战》和《沙家浜》等影片,主题思想理解得更深刻,我为自己是屏南人而骄傲。”该校学生张锦华说。

          鉴古喻今:传统文化的“廉花”在这里绽放

          今年“七一”前夕,慕名来到“清风正气史鉴馆”接受廉政教育的各地党员干部络绎不绝,点名要馆长张书岩亲自讲解。

          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屏南县漈头村的“清风正气史鉴馆”,近年来颇负盛名。凡是来到白水洋景区体验亲水游的旅客,都会到这里参观。史鉴馆集古代廉政文化实物、书画、图片于一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意蕴深刻、富于启迪。内设立德室、廉吏室、警醒室、文史室及廉政文化长廊。所有素材均源自本乡本土,展出廉政文化实物300多件,其中“镇馆之宝”是一盏“正心无私灯”,为明末清初漈头村创办北山书院时特意打造,由“正心无私”四字构成人物,作双手托灯状。古之学子点灯夜读,对后人颇有启发意义。

          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融入地方元素,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辅以传统表现形式,让干部群众在知晓当地历史、感悟身边事例的同时,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受到干部群众欢迎。截至目前,“清风正气史鉴馆”已接待各地党员干部和游客3万多人次。(郑瑞春)